2008年12月23日星期二

专访法王的书画老师寂云法师

专访法王的书画老师寂云法师

北印度,达兰色拉,夏末清晨5点。
手电筒的光束,划破黎明前的黑暗,背着笔墨画袋的寂云法师,步步留心地转弯、上阶梯,走向一个已经亮灯的光明所在:上密院。
上密院里,一个高大的身影,已经热切地在铺好的长长棉纸前等他了。那是他的书画学生——第十七世法王噶玛巴。

■ 长时相处,亲见「遍满的慈悲」
“法王遍满的慈悲,是上课过程中,我印象最深的事。难怪大家说法王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。” 寂云法师说。
因为他在印度时间有限,去年一个月,今年更短、才半个月,法王想把握时间多上课,每天上课时间都很长,通常早上、下午都有课,他清晨五点就得到上密院,一天得上五小时左右,有时周日甚至还曾上到七小时,可见法王多么热爱书画课。
相处的距离近了,时间长了,通常一般人会开始松懈,举止自然流于轻松、甚至不经心。“但法王始终是慈悲的,所有的时间都是,所有的举止动作,连很细微的地方都是柔软的,你可以确信那是源于很深的慈悲。”
寂云法师说,南传的修行人修“念住”,心是很细的,他当下真的可以感受到法王遍满的、细致的慈悲。他也感觉到法王画画时“真的很快乐”。这让他有点心疼,“我和法王年龄差了近四十岁,我这样闲云野鹤、任意过活,法王却整天都有人等着拜见他、等他加持,看到整个法脉的大小事都在他身上,无尽的法务活动忙都忙不完……他能这样画画,真是不容易。”

■「不动佛」,结起师生缘
认识法王,是寂云法师,这位「以书画修行」的南传出家众,生命里的一场奇遇。
2000年,他在尼师慧旸法师引介下,首度到印度觐见法王。
2006年,有信众供养了一幅他画的「不动佛」唐卡给法王,法王很喜欢,那一年年底在菩提迦耶举行的噶举大祈愿法会「不动佛超荐」,会场上就挂了这幅寂云法师手绘的唐卡。美好的师生因缘,因为一场圣地法会,就此种下吉祥缘起。
2007年夏天,寂云法师应法王之邀,从台湾前往达兰色拉,开始在上密院为法王上书画课。

■ 握着法王的手,画竹子…
整整一个月,寂云法师和这位人人仰望,渴求单独见上几分钟、求得几句开示的传承持有者,每天独处五至七小时。刚开始,他为了训练法王的书画基本功,有时还必须握住法王的手,示范握笔、运笔的诀窍。有时师生俩分站棉纸两端,你一边、我一边,合作画一幅大画……这样亲近的因缘,一般信众听了,大概很羡慕吧!

法王的第一堂课,就从「画竹子」开始。
寂云法师特别爱竹子,“竹子长得正直而中空,坚毅而柔软,而且有节——有气节,是很重要的。”这种美丽而有风骨的植物,是传统中国书画最爱的主题之一,既简单又难,乍看只有几根线条,真要掌握得好却极难,功夫到不到家、三两下就会现出原形。这是磨基本功的课。
今年法王“进阶”了,改画观音。寂云法师给法王的功课,就是今年要画好三大菩萨:观世音菩萨、文殊菩萨、普贤菩萨。寂云法师一点都不打算高抬贵手,让他的法王学生轻松过,离印前留了一堆功课,回台湾后,还扫描了自己画的三大菩萨寄到上密院,明年夏天“验收成绩”。


■「如意宝的墨宝」,大家抢着要!
“法王是极有天份的,我教过的学生中,很少看到这么有天份的。”寂云法师说,法王的艺术热情和天份是很明显的;而今,这项才华,也成为和信众结缘很好的方式,有了创造善缘的妙用。
书法方面,法王汉隶写得特别好。现在,法王临寂云法师的帖、以汉隶所写的《心经》、《拔济苦难陀罗尼经》等经文,在信众之间灸手可热,大家以求得“如意宝的墨宝”为荣。以世间欢喜受用的方式接引入佛道、艺术,也成了一种度众的善巧,法王手上一支笔,成了善缘的磁场,一如《普贤行愿品》说的,这也是一种奇妙的“悉以诸音而说法”吧。